一座書院與一個鄉村藝術獎菜籽溝村所在的木壘縣地處絲綢之路要隘,是古絲路文化厚積之地,也是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前沿
匡一病逝,孫中山垂胸頓足,呼號不已,一切后事均有他全權處理,將尸體從熱河運往北京,孫中山先生親自主持公祭,參加公祭的有民國政要、同盟會會員、留日學生代表、黑龍江和直隸省特派地方大員、以及前清遺老李鴻章等,孫中山、黃興親筆為匡一書寫挽聯,黎元洪、李鴻...
我把你的名字戴在胸前/你的顏色如朝霞燦爛/你走過風雨歷程/你經歷千錘百煉/終于迎來這朗朗艷陽天/啊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千難萬險你總是一馬當先/啊共產黨員共產黨員/有你的指引和誓言/我們毫無畏懼勇往直前/我把你的故事裝在心間/你的分量重于泰山/選擇你的...
《余三勝軼事》是我縣首次將家鄉名人搬上舞臺,先后在湖北省第八屆黃梅戲藝術節和湖北省第二屆地方戲藝術節上榮獲優秀劇目獎等大獎;
打鑼腔源于鄂東秧歌、畈腔等勞動歌曲,‘哦嗬腔’在省內向西流傳,又演變出一些劇種,在江漢平原的天門、沔陽(今仙桃)一帶化成蘄(蘄水)腔,與當地的高腔融合形成了天沔花鼓戲(現稱荊州花鼓戲),至今仍在譜曲前注明‘蘄水調’三字,表明源于蘄水(今羅田、浠水)...
第一屆農民讀書節啟動儀式只是個開端,陸續開展的農民讀書征文活動、農民讀書演講比賽、評選表彰優秀農家書屋和農民讀書致富之星都會讓廣大農民朋友們真正感受到讀書的魅力,享受到讀書帶來的成果和樂趣,在大別山腳下這片如詩如畫、書香四溢的大地上將會掀起一場全民...
出生于我縣九資河鎮的余三勝,自幼隨鄉間藝人單唱東腔,后入武漢戲班唱漢戲,清道光年間隨徽班進京,成為徽班班主,他將漢調皮簧和徽調皮簧完美結合,并吸收昆曲梆子的演唱特點,甚至在念白上將羅田的口音帶入京戲的唱念中,創造了婉轉動聽的京戲唱腔,被皇帝封為戲狀...
熊文祥老先生,我敬服您!